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2
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因眉眼神似朱亚文和黄轩赌神秘笈之赌魔
没错刘大锤又带着他的恋情瓜来了。 这次给出的关键词是:庆余年+大尺度。 尺度有多大呢 没公布前,刘大锤一再表示可能会封号。 事实是播出后,虽不至于被封但直播内容...
赌神秘笈之赌魔 你的位置:真龙现身事件 > 赌神秘笈之赌魔 > 打雷了也要停运⋯⋯我实在是觉得421事件
打雷了也要停运⋯⋯我实在是觉得421事件 发布日期:2024-06-13 05:28    点击次数:83

    日本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感到亲切的地方。

    满街的汉字,同样的人种。刚刚在东京开始新生活时,笔者时常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到深圳时的感受。因为对于北方出身的我来说,粤语和日语都听个半懂不懂,但这并不妨碍我认得绝大部分商店的招牌。

    但日本又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异国他乡。

    学习日语越深入,就越感到它跟中文压根儿不是一回事。这个脱胎于阿尔泰语系的独立语种,它跟汉藏语系的中文之间,实际上有着丝毫不亚于中英文之间的差异。而看上去和我们一样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日本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的距离,也绝不比阿拉伯人或非洲人近多少。

    诚然,和欧美文化相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确实与我们有不少相似、同源的地方。但这些相同之处,作为聊天的谈资也就罢了,如果真以此为纲领在日本生活,那绝对是一叶障目。所谓“物由心生,境由心造”,只有时刻意识到“日本是个与中国非常不同的异乡”,我们才有机会发现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奥妙。

    电车,GO!

    如果我说“地铁是社会的缩影”,相信生活在大都会的朋友们不会有什么异议。

    在这个封闭狭长的独立空间中,我们会遇到各式各样平常不会接触的人。这些人都真实地和我们在生活的城市里发生着联系,但却注定老死不相往来。只有在地铁上,我们可能比邻而居,甚至因为拥挤而不得不 “亲密接触”。

    同样,日本的地铁,也是日本社会的缩影。

    在日本,所有的电气轨道交通,无论是地铁、城铁、城际列车、新干线⋯⋯它们有着一个统称—“电车”。由于电车网络极为发达,日本的城里人出门基本不开车,所以也有很多人压根儿就不买车。因此,在电车上看到大企业家、政治家,或者歌星、演员、球星,也不算什么太新鲜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说,日本的“电车小社会”,恐怕比我们的还要包罗万象。

    顺便说一句,被我们称为“火车”的蒸汽机牵引列车,在日语中叫“汽车”;而中文的“汽车”,则是日语的“自动车”。

    说起日本的电车,有些人脑海中可能马上就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穿着蓝黑色制服的站员们,把拥挤到快溢出来的人群拼命往车厢里塞,车门费了好大劲才关上⋯⋯这种场面,就像印度火车上扒满了人一样有名。

    但说实话,即便在东京的市中心生活了5年,且因上学、打工、上班乘坐过各个时段的列车,可“人肉罐头”那样经典的场景,笔者却也只是在电视上见到过。

    对于几乎每天使用电车的我来说,这里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严谨”,因为它详细得令人瞠目结舌的列车时刻表—在每一个站台上,都有大显示牌清楚地显示着每一班列车抵达的时间,以及前往每一站所需的时间。只要不发生特别事故,它说它12点3分到,就绝不会拖到5分。

สล็อตเว็บตรง

    而我对日本电车留下的第二印象,就是“事故怎么那么多啊!”

    有异物落到铁道上,列车暂停营运。信号灯故障,停运。这都还好理解。可是,刮风了要停运,下雪了要停运,打雷了也要停运⋯⋯我实在是觉得,日本电车安全性世界第一的神话,基本是建立在动不动就停运的基础上吧。

    笔者见过最哭笑不得的两个停运理由是:1 撞到鹿了;2 一张飞舞的海报贴到了车头窗户上。

    不过,要说最常见的电车事故,还是“人身事故”。上一期专栏中笔者曾经提到过,那些一生都小心翼翼、生怕给别人增添一点麻烦的日本人,一旦决定自杀,就很可能会“加倍偿还”般地选择跳轨,制造停运事故,影响多达几十万人的出行。一年360多天,全日本能有3天没发生列车人身事故,就可以阿弥陀佛了。

    也因此,日本列车驾驶员是一个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这份工作不仅要做到精确遵照时刻表驾驶电车,分毫不差,还要随时做好心理准备—每次进站时,都可能会突然窜出个家伙“砰”地拍到车窗上然后飞出去,甚至在自己面前瞬间分解为一堆器官⋯⋯

    乘坐电车的次数多了,笔者也渐渐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现象。比如说,早晨的车厢,和接近末班车的车厢,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早上电车中的人很多,但车厢里非常安静。车轮与铁轨间有规律的摩擦声中,基本只有翻书或者翻报纸的声音。放眼望去,基本上除了西服笔挺的上班族,就是整齐的中山装和水手服。每当这时我都会肃然起敬—瞧这个守序进取、活到老学到老的民族!

    然而晚上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幅景象。上班族们三五成群,歪歪扭扭地堆在一起,领带塞在口袋里,满脸通红,满口酒气,大声喧哗着。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戴着耳塞,举着手机或者PS Vita聚精会神地打游戏。还有一些打扮相当夸张的女孩子,聚在一起用能穿透下一节车厢的声音高谈阔论着,“大和抚子”的美誉早就扔进东京湾喂鱼了⋯⋯整节车厢都充斥着一种“这个民族为何放弃治疗”的诡异气氛。

    哪个才是真实的日本?哪个都是,又哪个都不是。

    “真相只有一个”这句话,恐怕只有在“万年瘟神小学生”江户川柯南的世界里才是真理。在现实社会,真相永远都是个复杂的多面体。

    压力越大,反弹越大。一个人平时越是顾虑别人,越是隐忍自己,在他情绪出现反弹时,才越容易爆发出完全相反的特征来。早晚截然不同的车内氛围也好,高度频发的跳轨自杀也好,都是这种反弹的典型表现。

    全世界恐怕只有日本,会明文将“请不要在电车内打电话”和“请在电车内将电话调至静音状态”作为公共秩序准则贴在车厢内。旁若无人地大声通话固然是欠缺公德心的表现,但连手机发出短信提示音都会被看作“妨害他人”,也实在是有些矫枉过正了吧。

    “盐辣”是个什么味儿?

    无论中日两国间的关系是好是坏,只要在民意调查中问日本人:“提起中国,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排在统计结果第一名的回答一定会是:“中华料理”。因为这个回答,在迄今为止的每一次大规模民意调查中都以绝对优势遥遥领先。

    但千万别急着为此感到自豪。我们还需要多问一句:“中华料理都包括啥?”

    于是答案就有些离谱了。什么煎饺子啦,什么麻婆茄子啦,什么天津饭啦⋯⋯

    身为一个天津人,笔者琢磨了快两年才明白“鸡蛋饼烩蟹肉盖饭”为什么要取名叫“天津饭”—他们把天津菜“锅塌里脊”的里脊肉换成蟹肉了!

    而且,有些“中华料理”就算名字我们很熟悉,菜端上来的时候也会摸不到头脑,比如麻婆豆腐既不麻也不辣,比如所谓的“拉面”实际上是“切面”⋯⋯名副其实的,恐怕只有担担面和杏仁豆腐这些不入主流的小吃了。

    事实上,“中华料理店”和“中国料理店”在日本基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后者,你可以点到跟国内餐馆一样的东西,什么鱼香肉丝啦,水煮牛肉啦,干煸豆角啦,羊肉串啦⋯⋯但在前者,拉面+煎饺+炒饭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主食三吃”,基本就是雷打不动的招牌套餐了。

    日本人是没有“主食”这个概念的。所以,不光是“主食三吃”套餐,我们还能在便利店里看到另一种主食组合—炒面夹心面包。

    这玩意儿我真的从来没吃过,因为看着就饱了。

    不过话说回来,日本人真的很在乎吃。如果说1.27亿日本人都是“吃货”,可能覆盖面有点儿大,但若加上“基本上”几个字,也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错。

    孟子曰:“食色,性也。”看看日本色情产业的发达,也就不难理解“吃”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了。尤其在这个心理压力普遍较大的社会中,品尝美味也是重要的缓压方式。

    不过,和我们历史悠久、延绵发展至今的N大菜系不同,当代日本的饮食结构,其实基本上是在二战之后才确立的。拉面、饺子、大阪烧,这些日消耗量超过麦当劳不知道多少倍的日常食品,其实都是在战争结束后,才被投降士兵和家属从中国带回日本,并逐渐开始流行的。而再往前追溯一些年头,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是不吃海鲜之外任何肉类的。

    所以,日语中居然没有“咸”这个词。他们会说:“好辣,盐辣盐辣的!”

    凡是有点儿刺激性的都叫“辣”。日本人的口感,实在是跟我们大多数同胞都大相径庭。

    四川菜、湖南菜、陕西菜⋯⋯我们可以轻易分辨出它们麻辣、甜辣、香辣的区别,但大多数日本人,恐怕几辈子后也是依然不会懂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制作出美味的味噌拉面,美味的咖喱乌冬,还有美味的鳗鱼饭;也不妨碍他们在口味的“另一端”有相当深的建树。

    真正高级、地道的日本料理,是几乎不使用任何调味料的,它们都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为最高追求。在那些古香古色、老板娘亲自穿着和服服侍的“料亭”中,一个普通的煮芋头可能就标有突破天际的价格。老板娘会娓娓道来地告诉你,这颗芋头是怎么种的,在哪儿种的,成长时的情况如何,煮芋头的水又是从哪里取来的⋯⋯你听完后八成会觉得,这颗除了芋头味之外什么味儿都没有的芋头,简直就是集天地精华于一体的长生不老药。

    在日本的餐饮业中,还有一种我们今天可能很难理解的精神—“一期一会”。这本是一个茶道用语,意思是说:“客人离去之后,可能今生再也无缘相见。为此,招待客人时必须尽心尽力,以诚相待,不可有半点马虎。”也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才能体验日式料理那种独一无二的优雅环境。但在我们的现实中,如果店主确定眼前的客人这辈子再也不会来光顾,那么⋯⋯

    你更喜欢哪一种理解方式呢?

    宅人者,匠人也

    御宅族简直是日本对世界的一大贡献。虽然日本人自己非常不愿意承认。

    说句夸张点儿的话,在经历着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时代(也有人说是第四次),“宅”这个词,把“擅长信息搜集,并在某一领域拥有高度专业性”这个本不算普遍的概念,一下子普及到了全世界年轻人中。虽然这个词最早只适用于深度动漫迷、游戏迷,后来渐渐又适用于铁道迷、追星族和军事迷⋯⋯可是到了今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技术宅拯救世界”了。

    曾有一位日本记者在采访我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60年代日本经济腾飞时,很多人都将自己的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没日没夜,全心全意,甚至有过劳死现象。可如今的年轻人,宅人们,他们却只会把全身心扑在游戏和偶像上,没日没夜,全心全意。站在外国人的角度看,你觉得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我相信不仅是我,估计很多人都会这样回答他:“除了较劲的对象不一样,60年代的日本人,和现在的日本人,不是完完全全一样的吗?就连你的描述词都一样啊!”所以我也相信一点:日本人的性情其实一直都没太大变化,变化的只是环境而已。他们以前喜欢钻牛角尖,现在喜欢钻牛角尖,将来也依然会钻各种各样或正常或奇怪的牛角尖。

    第一次看到日本玩家“不开枪通关《魂斗罗》”的视频时,我脑子里居然冒出了“一生雕一佛”这句话。

    日本一档电视节目曾展示过一位年轻锁匠的本领—他要在30分钟内撬开号称“日本最坚固”的保险柜。这个挑战虽然最终没能成功,但锁匠在开锁过程中展现出的惊人实力却令观众大开眼界:用放大镜窥探一下锁孔,就立刻能配出钥匙;将转盘密码锁来回拨弄几圈,就能从细微的声音差异中,听出密码的排列顺序。依靠自己的视力和听力,他在30分钟内打开了“最坚固”保险柜7重锁的6重。

    但同样在这档节目中,还展示过另外一种本领。一个号称“抓娃娃女王”的女生,用包括背对、蒙眼等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挑战抓娃娃机,并全部成功抓取机器里的奖品。在她的家里,堆了满满一屋子大大小小数百个布绒玩具,它们也全都是从抓娃娃机里面获得的。

    在我们看来,拧门撬锁只要用在正途,绝对是一门靠谱的手艺。而钻研抓娃娃机技巧这事儿,怎么看都是不务正业。但在日本人看来,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说,因掌握一门独到技能而获得的乐趣,绝对比赚钱获得的乐趣要来得更加真实、更加持久。

    在这个时代,若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并成就一番事业,首先你要有一个“玩家心态”,然后渐渐成长为“宅人心态”,最后自然也就变为了“匠人心态”。

    与这种“宅人心态”或“匠人心态”相对应的,是日本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领域,都有着极深的内容可供挖掘。在摄影圈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叫“摄影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在日本,这句话完全可以演绎为无数个版本;喜欢看书,神保町古书街有十辈子都读不完著作等着你;喜欢滑雪,随便哪家专卖店的滑雪板种类都多到让你看花眼;喜欢模型枪,每家模型店都有上千支各路型号供你选择。喜欢钻牛角尖的日本人,对待自己的兴趣绝对不马虎。也正因如此,日本才会在如此之多的领域都能做到世界领先水平。无论是迄今为止的“科技立国”,还是今后逐渐成为主导的“文化立国”,日本的任何一项国策,都会因为有在各个领域自觉“挖深井”的国民们,而得到天然的深厚保障。

    为了保证这种“匠人意识”能够代代流传,日本学前和中小学教育几乎不会教给孩子任何具体的职业技能,但却会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从小培养孩子对钻研技术的兴趣。受到这样教育长大的日本人,在他们的眼里,与人沟通也好,商务礼仪也罢,甚至包括冲咖啡和倒啤酒,本质上都和开锁一样,是一种技术能力。而技术能力是令人敬畏的。在这种心态的指引下,他们自然会每一件事都尽可能做得用心,做到标准化了。

    (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编辑 王众)

    附文:

    《读卖新闻》“2013年度10大国内新闻”候选名单

    日本《读卖新闻》每日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号称“全球发行量第一”。12月3日,它列出了66条新闻作为候选,读者们将从中投票选出日本年度10大新闻。我们也顺便来看一下,日本主流媒体眼中的重大新闻都是什么吧。

    以新闻发生时间为序:

    01、大阪市市立樱宫高中一男生因不堪体罚自杀;

    02、波音787飞机故障频出;

    03、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导致10名日本人死亡;

    04、原相扑横纲纳谷幸喜去世,享年72岁;

    05、日本政府和日本银行共同宣布,为摆脱通货紧缩,计划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

    06、日本柔道界的体罚等暴力事件频发;

    07、通过远程操控他人电脑实施的新型犯罪告破,嫌疑人落网;

    08、关岛无差别杀人事件导致3名日本人死亡;

    09、16岁选手高梨沙罗获得跳台滑雪世界杯冠军;

    10、2001年7月导致11人死亡的兵库县桥梁坍塌事故,责任人因起诉时效过期而被免诉;

    11、埃及热气球坠落事件导致4名日本人死亡;

    12、日本环境省制定针对PM2.5的警报机制;

    13、北海道雪灾导致9人死亡;

    14、新型可燃冰燃料提取实验获得成功;

    15、安倍晋三首相宣布启动加入TPP谈判;

    16、黑田东彦担任日本银行第31任总裁;

    17、历经三年整修,东京银座的歌舞伎座剧场重新开张;

    18、日元大幅贬值;

    19、美军将退出冲绳县嘉手纳基地以南地区;

    20、职业棒球巨人队终身名誉教练长岛茂雄和棒球选手松井秀喜获得国民荣誉奖;

    21、“日本维新会”党魁桥下彻发表有关慰安妇的不当发言;

    22、原子能限制委员会宣布发现敦贺核电站地下有地理断层;

    23、日经指数重新突破15600点大关;

    24、80岁冒险家三浦雄一郎登上珠穆朗玛峰,创下珠峰征服者的最高年龄纪录;

    25、富士产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6、东京都议会选举,自民党大胜,民主党惨败;

    27、众议院选举基数修改;

    28、核电站安全对策新标准施行;

    29、因使用Google Group功能,日本许多省厅的机密情报可能外泄;

    30、京都府立医大等3大学承认研究造假;

    31、参议院选举,自民公明两党联盟获得过半数席位;

    32、山口县周南市5人遇害案件破获;

    33、山口县和岛根县遭暴雨洪灾;

    34、日本政府欠债突破1000兆日元;

    35、高知县四万十市创下41.0摄氏度的日本气温纪录;

    36、京都烟花大会发生爆炸事故导致3人死亡;

    37、职棒联赛乐天队投手田中将大获得个人21连胜,创下新纪录;

    38、福岛第一核电站因误操作导致污染水泄漏事故;

    39、美国职棒纽约扬基队选手铃木一朗打出个人第4000支安打;

    40、日本气象厅启动“特别警报”天气预警系统;

    41、琦玉县和千叶县发生龙卷风灾害;

    42、日本最高法院裁定“私生子获得遗产数额为非私生子一半”民法规定违宪;

    43、动画大师宫崎骏宣布引退;

    44、东京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资格;

    45、职棒联赛养乐多队选手瓦伦丁本赛季击出60个本垒打,创历史纪录;

    46、火箭“埃普西隆”号发射成功;

    47、大饭核电站停止运作,至此日本全部核电站停运;

    48、东京—名古屋间的新干线新线路图公布;

    49、铁道公司“JR北海道”发生重大责任疏漏;

    50、瑞穗银行为黑社会融资一事东窗事发;

    51、40岁女白领村田奈津惠为救一名老人被电车撞倒身亡,追授红绶奖章;

    52、日本消费税定于2014年上涨至8%;

    53、17岁选手白井健三获得世界杯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冠军;

    54、《面包超人》作者柳濑嵩去世,享年94岁;

    55、日本首部豪华列车“七星in九州”投入运营;

    56、伊豆大岛遭台风引发泥石流,35人死亡;

    57、多家高级餐厅、商场被发现餐单内容与实际料理不符;

    58、原日本职棒球星川上哲治去世,享年93岁;

    59、日本职棒联赛落幕,乐天队夺冠;

    60、日籍宇航员若田光一乘坐俄罗斯火箭抵达国际宇宙空间站;

    61、著名歌手岛仓千代子去世,享年75岁;

    62、众议院议员德田毅的选举支援机构“德洲会”因违反公职选举法,有4人被逮捕;

    63、日本最高法院裁定,2012年众议院选举违宪;

    64、东京都知事猪濑直树被曝收受来自“德洲会”的5000万日元;

    65、中国划定防空识别区,与日本划定的防空识别区部分重合;

    66、围绕《特定秘密保护法案》421事件,各党派展开激烈论战。